洪武通宝背三钱收藏分析 洪武通宝背三钱价值有多大?

明代初期,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命京城(南京)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“”,由工部主管铸钱,下设宝源局。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,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,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,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。
 
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“大中通宝”的形制,分为五等,规定小平钱,每文重一钱,折二钱重二钱,当三钱重三钱,当五钱重五钱,当十钱重一两。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。洪武八年,发行“大明宝钞”,规定大明宝钞每贯合一千文或值银一两,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。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,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。明朝为推行纸币的流通,当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钱局的铸钱。到第二年全部停铸铜钱。明朝洪武十年,又恢复宝源局与各省钱局铸小钱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铸。
 
洪武二十六年,改变钱制,重新铸五等钱,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,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。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。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宝源局铸钱,其它各省再次停铸。到八年因宝钞流通受阻,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。直到明宣宗宣德末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。明朝洪武年间在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,在流用交易中通常大额用银,小额使钱白银与铜钱组成了明代的货币主体。而在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,后钞滥贬值严重而改为钞钱兼用,以纸币为主。洪武通宝铜钱总量遗存较多,但在各式类别中存量不一故其遗存有普有珍。
 
根据至今的实际情况来看,自宋辽金西夏元后,明代开始银钱铸量大幅减少,直至清代延续这可以从明清两代,所遗存的银钱数量较为稀少,品种不全的实际情况表现出来。这一情况,可能与明清两代,成为大额主流通货币直接有关,因为铸银锭需要大量的银材。虽然如此,但这并不是说明清两代就完全不铸银钱。毕竟,铸一定量的银钱是中国货币铸造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。也就是说,银钱在清末西式银币出现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前,尽管银钱从来没有成为过古代中国货币的主币,但是其始终伴随着铜主币,适量铸造,其或为样币,或为某些特殊而高端的用途。所以,明清银钱无论其相同的铜钱珍稀度如何,只要是银钱,皆属珍贵品种较为难得。一枚“洪武通宝背三钱”银钱,乃罕见之品。而“洪武通宝背三钱”铜钱,则有一定的存世量,虽然其不属于明钱普品,但仍不难得见。鉴赏此洪武银钱可见包浆淳厚,浓浆贴实,自然天成,沧桑耄耋,昭然凸显;而钱文“洪武通宝”四字,楷书端庄,笔力遒劲,为洪武钱之典型风格;此钱铸制精整,字廓深竣,钱文笔划清晰,边圆廓正,坦平地章,尤其是钱体厚实有加。显然,以实物说话,品貌为证,
   
此洪武通宝背三钱银钱乃为开门,没有保留从此品的综合品貌品质来看,这枚洪武银钱,应该是一品精模初铸的样钱,可能为特铸。因此,值得一睹其风采。为此,奉为博发之赏,以飨诸友来客矣
文章下方广告位
随机文章
热门文章
热门标签